时间:2016-10-11 14:46 浏览数:次 来源:365英国上市网站官网
汪宝营,工业企业管理本科87级员工,工商管理(二学位)03级员工,现于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
迟到了半年的“约会”终于在9月10日如约而来。那天是教师节,更是公司建校65周年。汪宝营先生以一名优秀员工的身份回到公司。在图书馆下面的展板上见到他的名字时,很无措,很慌张,还伴有幸运。我看我自己,每天的生活也不过是吃饭,上课,睡觉,与人交流也是局限在同学之中,老师都鲜有话语。想到一会儿我们就要与他面对面交谈,像是上天降临的一种福气。真的是感觉这次见面来之不易,要知道这些员工平时都很忙碌无暇顾及其他,头一次觉得交流几句真的是言语值千金。
作为一名优秀员工,在母校65周年庆之际,汪先生受邀在公司为公司-管理学院讲座《创新.梦想.分享》,他向我们分享了,要想实现创新,首要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根的干,透过时间摸清其中的门路,之后再去创新就会很容易。看到坐在前面的汪先生,和照片给人的感觉不一样,至于在后面的交流中,我们“相处”的很轻松。
当汪先生再次走在母校的路上时,感受到的是母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他向我们说,宿舍的建设以及环境比他们那时好了很多,只能说岁月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变化。每个人的老员工活都是一段肆虐的青春,汪先生的也不例外。汪先生没有向我们细说他的老员工活,可我们却清楚地知道,在汪先生的大学时光里,他成绩优异,名列前茅,还从一个专科学位考到本科学位;做过员工工作;经常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。专科升本科不是一件易事,单凭这一点,就知道汪先生在学习方面做的功夫和花费的时间不少,以至于有了后来的完美逆袭,他不是聪明之人,更不是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。从后来的交流中,我能得知,汪先生的身上带着一股劲儿,一股坚持的劲儿,那种踏实肯干的劲儿,认定的事就要做出来。员工期间做的员工工作和参加的社会活动,都极大的锻炼了汪先生的组织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,这些使得汪先生在进入企业后如鱼得水,应对自如。连汪先生自己也感慨道,这些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学时期的社会活动,并获益一生。在与汪先生接触之前,我们去拜访了汪先生的班主任白宝光老师,他说,汪先生是一个多方面,不可多得的人才,从他的眼神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骄傲。
学至大三,我始终不能清楚的知道我到底该何去何从,只能意识到关于未来我很迷惑。相信不止是大三,每个年级或多或少都有些吧。老员工的一大问题无非就是迷茫,不知道做什么,更不知道怎么做。汪先生是从老员工过来的人,向他讨些经验,自己也可以少走些弯路。问及我们老员工的个人发展时,汪先生说到要牢牢把握住个人所学专业的优势与劣势,以管理学院为例,专业优势就在于培养员工的系统思维,开创思维,管理类员工在这方面的浓度会比纯技术类的员工浓度高一些;了解社会的宏观环境,政策环境,经济形势,关于社会的这些方面,首先了解到的是管理者;而劣势则是,它没有像工科类专业的技术支撑,就是说,它没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独立于其他学科。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,我们就需要尽早的确立自己的择业目标,并有目的的去培养自己的相关能力,特别指出的是,沟通能力与写作能力。无论在什么时候,人都是要与别人打交道的,与人交流,说什么,怎么说,礼仪及方式等都是一门学问,需要我们多多的接触人去体验;对于写作能力,自互联网之后,社会大众的写作水平普遍下降,所以,写作能力也是关键的因素,写好就会受用几倍,甚至几十倍,需要平时多加练习,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写出好的东西。汪先生还说到,在校学习期间自己要选择立足于某一个行业,一个自己想从事的行业,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充实自己,不断的补充自己,并利用假期的时间去企业实习,提前熟知企业的环境,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,以便以后真正工作时能更好的适应;还能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,达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目的。
汪先生还提到了一个如今老员工的普遍现象,这让我心中很是揪心。现在我们老员工不少人都是“眼高手低”知道该做什么,怎么做,应该还可以做些什么,他们却只动动嘴手里应付而已。这个现状很可怕,仿佛是过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却不曾想想去多实践多动手,上级的工作指示仿佛只是一件需要应付的简易差事,都不认真去面对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刚来的时候总是会有所抱怨,觉得自己的工资怎么会这么少,从而想去放弃这份工作,孰不知你不努力不去奋斗怎么可能会拿到高薪酬高回报。知道后,我们不由得内心有所反思,真的是只要踏实肯干才会的到应有的奖励。
我们关注的,除了老员工在校怎么做有助于个人发展,还有老员工进入企业后要如何做才能稳步于企业,并从这种惯性的员工思维在短时间内转换为社会思维。汪先生在这一点是经验之谈,他做企业的领导者已有多年,颇有感受。进入企业后,考虑到短期收益,个人在企业的成长往往比所获的薪酬更重要,薪酬是对工作的报酬,成长却是对工作的一种认知。想稳步于企业,就要踏踏实实的干,稳稳当当的干,一步一步的了解企业,并在毕业后的3到5年内建立自己特有的技术,这是融入企业的最直接的方法。也就是说,要立足于自己的岗位,脚踏实地的工作,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自己,完善自己,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这种方法虽然简单,却是很有效的方法。
就这珍贵的几分钟和汪先生交流的很顺畅,就像平时和好友聊天一样。如果说要给汪先生一个标签,那便是踏踏实实。在大学时期是这样,在后来企业中的工作也是这样。扎根地去做每一件事,积累自身的力量,在饱和的时候喷薄而出。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坚持,沉淀,而耐心磨炼,这样才会在有机会的时候去做一个闪闪发亮的金子。